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史海泛舟

        365最快比分网_365bet中文体育在线_365050

        政协365最快比分网_365bet中文体育在线_365050委员会门户网站http://www.stzx.gov.cn 来源:365最快比分网_365bet中文体育在线_365050政协 提稿时间:2022-03-22

        家书抵万金,殷殷桑梓情。日前,在365最快比分网_365bet中文体育在线_365050彬园警史馆展出一组保存完好的侨批,由吉隆坡华侨陈凤香寄给潮安鲲江乡胞妹,共16封,时间从1962年持续到1970年。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,陈凤香持续汇款、邮寄物资,从海外寄来了钱、猪油、面粉、饼干、牛奶以及衣服、万金油、拖鞋等,救济困顿中的家乡亲人。

        一封封泛黄的侨批一字排开,清秀的字迹饱含深情,一头牵着羁旅异乡的海外赤子,一头连着翘首以盼的故土亲人。透过这组侨批可以看到,侨批是连接侨胞、侨眷的一条重要“生命线”,华侨对亲人有着强烈的责任感,他们把关爱家庭当成自己终生应尽的义务。在不同时间段,虽然侨批表达的内容不尽相同,但不变的是华侨对亲人生存状态和命运的关注。



        港币叁拾赡养亲人无推托

        侨批有信、有钱、有物质,钱和物是汗水换来,信是真情写就,内容甚丰。“断柴米,等饿死,无奈何,卖咕喱!”这首民谣,生动描述了近代潮汕人迫于生计出洋打拼的纠结和无奈。抵达异国他乡之后,华侨通过侨批将血汗换来的钱连带附言,寄回故乡,以恪守赡养亲人之责。

        在这16件侨批中,记录着从1962年至1970年长达8年的时间里,华侨陈凤香对妹妹和家乡亲人的照顾,虽然在这期间她没有回过家,但她从未停止对亲人的经济和精神支持。“今特函告知在本月9日叶大嫂由星洲乘船回唐,姐有搭寄数袋旧衫什物与妹。到时前往汕头或去叶大嫂处领取后,拨出一副衫和一粒浣纱往园头给四老婶为要……兹随函付上港币叁拾元正,请查收……”陈凤香以照顾妹妹和亲人为己任,体现潮汕人不论身在何处,不忘家人、有情有义的传统美德。

        “中秋节已近,兹寄上港币叁拾元正,以作家情之用。外子因有脚疾,不能行走,日夜需要我伺候,难望能回唐去……”沉甸甸的亲情跃然纸上,这一封封两地家书,饱含着华侨与家乡的脉脉亲情,至今仍散发余温。

        “对潮汕人民来说,侨批是了解家情、乡情,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”,广东省省级邮展评审员、市彬园警史馆馆长朱奕毅告诉记者,侨批所维系的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关系,同时也是一种亲情关系。出洋之后,这些人一般要每隔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返乡与亲人重逢一次。因此,定期寄回家书和银钱以了却亲人的倚门之望,在潮汕侨乡是很普遍的做法。

        物资清单一瓶一罐皆亲情

        如今,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年代,相隔万里的思念,只需指尖轻触便可抵达。而在那个“望洋兴叹”的年代,侨批一封,银元几许,泛黄的信纸上承载的是海外侨胞血浓于水的亲情表达。

        “胞妹如晤,前接来信,内中一切已经详悉,今寄各物品如左:牛奶4罐、菜心2罐、沙丁鱼2罐、糖1罐、猪油1罐、糖果1罐、面粉10斤、拖鞋2双……以上各物是托曾玉标带去,如接到以上各物,切来信告知……”这是1966年陈凤香从吉隆坡寄来的侨批,她托人带信、物资和叁拾元港币给家乡胞妹。

        上世纪60年代,物资贫乏,什么东西都要凭票购买,有钱并不等于你能买到东西。陈凤香通过当时的吉隆坡郑绵春信局寄给妹妹一批物资,信件中详细列明了面圆仔、维他命、面片等10多件东西的清单。在当时,侨亲持续汇款、邮寄物资,有效疏解了国内乡亲的饥馁、困顿,温暖着千万家。

        潮汕地区民间有句俗话云:“番畔钱银唐山福。”此话一点不假。每一个华侨的身后,都背负着一个家庭,从嗷嗷待哺的幼儿到垂垂老矣的父母。虽然华侨们谋生不易,但是他们有一块钱寄一块钱,有十块钱寄十块钱,通过侨批寄钱回家,赡养亲人,大规模的资金流入还成为当时侨乡的重要经济支撑。

        民警藏品无心插柳柳成荫

        一封封侨批,跨越万水千山,回到故土,记录着华人华侨历尽艰辛、回馈桑梓的历史记忆。尽管通讯、汇款手段日益发达,但侨批这一形式,却横亘百年,经久不衰见证了潮汕人与海外华侨的密切联系。

        采访中记者获悉,这组侨批是金平公安分局民警雷逸涵的藏品。说起自己与侨批的缘分,她认为是“无心插柳柳成荫”。几年前,雷逸涵因工作需要借调到彬园警史馆上班,在搜集有关彬园资料时,被侨批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。她没有想到,侨批里面竟然充满着真挚的亲情和家庭的悲欢离合。“华侨在外洋挣钱的不易和对家庭的担当和责任,都在这些侨批中体现”,雷逸涵回忆她与侨批结下的不解之缘。

        “必须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守护好,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”,雷逸涵说,侨批虽然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,但其背后承载的潮汕历史文化、精神内涵值得年轻人学习。最近,金珠小学的学生到彬园参观、听有关侨批讲座,了解侨批文化,弘扬侨批文化背后的精神。

        “我们看到的不是一张张薄纸,而是满载着海外游子的家国情怀”,说起侨批,朱奕毅如数家珍,他说,侨批不仅是一张张汇款凭证,而且是历史真实的见证,也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和华侨史的重要文献。朱奕毅表示,侨批是反映潮汕人社会的一部“百科全书”,要让其变成“活资源”,让这些曾在历史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侨批,发挥其更大的功用,这也是彬园一直努力和探索的目标。

        【专家点评】

        朱奕毅:

        1959年至1961年我国三年自然灾害,全国粮食、油、肉、糖等物资非常匮乏。国家为争取宝贵的外汇资源,除为侨汇配给物资供应证外,自1961年开始,还允许侨胞在海外购买粮食及副食品免税寄给国内侨眷。从这些反映邮寄实物的侨批中,我们可以见证这段艰难的岁月。从这些侨批中,我们可以读出侨胞真挚的情感和强烈的责任担当,这种家国情怀让我们热泪盈眶。

        (来源:汕头日报)

        扫一扫手机打开当前页

      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“365最快比分网_365bet中文体育在线_365050政协委员会门户网站”,是否继续?